
黨群工作
1995年,一個青澀、靦腆的女孩懷揣著技校畢業證,踏入了原江西水泥廠(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大門。那一年,我18歲,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開啟了我與萬年青的不解之緣。
初入萬年青,我被分配到最基層崗位。艱苦的工作環境、繁重的勞動強度,都沒有讓我退縮。我深知,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在水泥廠站穩腳跟。1998年,我有幸前往武漢工業大學進修硅酸鹽水泥專業。那段時間,我如饑似渴地學習水泥專業知識,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開始,我分別在萬年廠原4#、5#、6#窯中控擔任生料立磨操作員。中控崗位在別人眼中或許平凡而又無趣,但在我心中卻無比重要而充滿挑戰。中控室是水泥生產的神經中樞,每一個數據的波動、每一個指令的下達,都關系著生產的穩定與效率。在這里,我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倒班的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當別人在溫暖的被窩中沉睡時,我卻要時刻盯著監控屏幕,密切關注著設備的運行參數,并根據窯上煅燒情況及每小時的出磨質量及時調整原材料的配比。每一次立磨的啟動,都像是奏響的工業樂章,而我,就是這樂章的指揮者。
圖片左一為作者在原中控倒班情景
在2004年至2007年間,根據組織安排,我輾轉于鄭州、惠州、六盤水、吉安及西昌等地,投身水泥生產線的立磨調試工作。面對不同廠家、設備及工藝的多樣性,我認真學習并快速適應,確保調試工作順利進行。為應對立磨啟動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如磨振原因分析及突發故障處理,我養成了詳細記錄的習慣,將設備參數異常變化一一記下。在停磨期間,我會深入磨內細致觀察物料濕度、顆粒大小、料層厚度以及磨盤與磨輥的磨損狀況,為下一次正常啟動立磨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些實踐不僅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也極大提升了我對立磨運行狀態的直觀感知。每一次調試生產,都是一次全新的技術考驗,促使我不斷積累經驗,同時也在挑戰中鍛煉了堅韌不拔的意志。特別是在萬年廠6#窯生料磨的調試生產中,通過團隊的緊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立磨調試工作進展順利,各項關鍵指標均達到甚至超越了預定調試期的數值,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13年,因工作突出,我被評為“江西五一勞動獎章”。那一刻,我回想起自己從學徒到技術骨干的每一步,那些被質疑的瞬間,那些不被看好的日子,我從未退縮,而是用加倍的努力證明:我能行,我能做到更好!
在萬年青,我有幸收獲了成長,也有幸收獲了美滿的婚姻和一對好兒女,我的先生當時是中控工段長,我們經常會在家里討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他給了我許多好建議,解決了我工作中的一些疑惑,有時我們也會為入磨物料的配比及如何提高磨機產量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我們彼此扶持,相互鼓舞,這股力量如同不息的源泉,成為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前行的動力。
圖片為作者在礦山車間黨支部黨員活動室整理書籍
2020年,因身體原因,我告別了20多年奮戰的一線崗位,轉而投身后勤工作。雖然崗位發生了變化,但我依然懷揣著滿腔熱情,用加倍的努力和全心的投入,在礦山車間黨支部從事黨建工作并負責做好車間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我心中,萬年青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它承載著父輩的汗水,我的青春,以及無數萬年青人的夢想與奮斗。萬年青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歷史。從傳統生產方式到現代化、智能化的轉型,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萬年青人的智慧和汗水。我們見證了企業的每一次技術革新,每一次管理升級,這些變化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工作環境。每一代萬年青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父輩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我們這一代人則肩負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企業精神,讓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始終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吃過最苦的苦,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前進的腳步。(作者:黃芳)
相關鏈接